澳洲第一課,從學習當「澳客」開始

Hsurendipity
4 min readOct 5, 2018

--

澳洲夢的起源

來墨爾本生活三個月了,在此之前,我不曾踏上過澳洲的土地,對於這片南半球大陸的認知,多半來自於台灣媒體所形塑的形象:熱情、自然、生態、陽光、海灘、高薪;親朋好友口中那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話:鬼島待不下去了,就去澳洲採草莓吧;對了,還有那些從社群網站上看到的澳洲印象。

墨爾本市中心(CBD)夜景,Photo credit to: Jennis Hsu

真實的墨爾本

墨爾本是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大城市,除了著名的咖啡文化,還是街頭塗鴉、當代藝術的重鎮,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第一名(註:2018年以些微之差,輸給奧地利的維也納,居第二名),吸引許多人帶著「澳洲夢」飄洋過海而來,甚至有了「新金山」的封號(「舊金山」位於美國加州)。大量的華人,在這裡求生存,街頭上充斥著講中文的人、中文招牌、中文廣告文宣、中文送餐app服務、各家留學移民代辦中心百花齊放,就連滴滴打車也在今年六月正式登陸墨爾本。每座移民城市都有個China Town,墨爾本當然也不意外,不過,根據我的觀察,倒不如說,整個墨爾本市中心(CBD)都是China Town,更實際些。

墨爾本市區街景,Photo credit to: Jennis Hsu

留學生生存第一課:當澳客

相較於其他留學歐美國家的朋友,我在墨爾本的生活起居更便利些,大大小小的亞洲超市(還有大創呢),想得到的食材、零嘴、用品,都買得到,嘴饞想吃家鄉味,更不成問題,來自台灣的手搖杯品牌、雞排店,在這都吃得到。不過,留學生涯中,填飽肚子只是最基本門檻,我體會到的生存法則第一條:就是在澳洲當個「澳(奧)客」。

在台灣的我,秉持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的精神,即便在餐廳的料理中發現一根頭髮,我也只是默默挑掉,不會特別去反應,更不會去把服務生找來痛罵一頓。但人在國外走跳,「客訴」成了家常便飯,因為不反應出來,永遠沒有人知道「你有問題 (something went wrong)」。

寫信去客訴的經驗

搬進新公寓的第一天,我發現所有開關都沒有電,打去電力供應商的客服詢問,他們表示,一早就嘗試輸電到我的公寓,但由於我的電表總開關沒有打開,所以輸送失敗;要求我開啟總開關,讓他們再次輸電,並支付額外的reconnect費用。當時我認為這件事不合理,畢竟我早上才剛搬進去,哪裡知道總開關啟動與否,在電話中反應未果,決定寫封信過去,信件溝通後,對方說,是他們那端的問題,我並不需要支付這筆額外的費用。

在我的留學生涯中,類似的「客訴」經驗不斷上演,無論是寫信給電信業者、公寓管理員、學校等,我儼然成了過去自己眼中的「奧客」,但身為要在這裡長期生活的「澳客」,我深刻體會到,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,而且,只有將問題反應出來,才有機會製造協商空間。

--

--

Hsurendipity

Hsu的澳客人生。來自台灣,在澳洲墨爾本努力生活著。#澳洲生活 #澳洲工作 #旅行